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眼中的“全国模范检察院”

杭州检察
2024-10-23

2023年12月20日,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召开,隆重表彰全国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余杭区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


浙江省检察院立即组织多家中央和省级、市级媒体组成采访团,开展“新时代浙检英模”集中采访活动。随后,中新网,中国青年报、浙江在线,浙江之声,浙江法治报,潮新闻,每日商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余杭区检察院的先进事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媒体眼中的模范检察院。




中国新闻网


本立而道生:解码“全国模范检察院”炼成记

2024年1月11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遗址所在地,也是互联网企业集聚的浙江“经济第一区”。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科技与人文荟萃。


此背景下,检察机关如何擦亮法律监督底色为经济社会护航,考验着司法智慧和担当。近年来,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又作为司法办案机关,不仅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促进接壤的“万亩良田”科学耕种、满园丰收。


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召开,余杭区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


唯实惟先勇闯“无人区”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办案实践中,面对大量没有先例可循的新型案件,余杭区检察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激活“沉睡”的法律条款。


2020年7月,杭州市民谷女士到快递点取快递时,被附近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视频。郎某随后与朋友编造“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等聊天内容,发至微信群。该谣言经过转发、加工,在互联网端不断发酵。


此事对谷女士的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其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就在法院立案十天后,余杭区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该案由自诉转入公诉程序,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当事人提起自诉、法院已经立案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再启动公诉程序追究刑事责任,可谓勇闯“无人区”。


“此案第一次将恶劣的网络暴力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也第一次明确有效激活了诽谤罪自诉转公诉的沉睡条款,不仅解决了自诉案件当事人取证困难的问题,而且强化了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治理。”余杭区检察院检察长鲍键分析说。


如今回头看此案的办理,鲍键认为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缺一不可。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他提出“没有先例,我们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以司法办案为第一要务,五年来余杭区检察院办理了一批全国“首例”典型案件,推动司法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数字赋能延伸办案触角


地处创新高地,立足数字之城,余杭区检察院深耕互联网检察,在浙江率先设立互联网检察部,一体推进互联网检察人才培养、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犯罪办案标准输出,五年来共办理网络犯罪1831人。


14岁的小月(化名)辍学后随父母迁居杭州,因父母忙于生计对其无暇顾及,在一次与社会人员聚会后遭受侵害。围绕此案暴露的随迁子女辍学失管问题,余杭区检察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场景,通过数据碰撞筛查、抽样核查,发现22名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


为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余杭区检察院对该线索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并组织公开听证。在此基础上,检察机关以诉前磋商形式,建议教育部门做好辍学随迁子女劝返复学工作,健全学籍和居住信息比对核查等机制。


“我们发现随迁女子辍学失管这个社会问题后,依托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其他辍学未成年人,并以此案为契机,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同共管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全链闭环治理工作体系。”余杭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圣洁表示。


在互联网检察工作中,如何打通技术与业务壁垒?如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如何在总结办案经验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


余杭区检察院一方面架设互联网检察人才成长“阶梯”,另一方面大型平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并引进省级互联网犯罪研究基地,逐步形成“办案+人才培养、综合治理、标准输出”的综合发展体系。


为社会治理开出“检察良方”


2022年5月27日,一场特殊的检察公开听证在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举行。20多名干部群众和听证员围坐在村口大樟树下,以“樟树下议事”的方式展开听证和评议。


“建议检察机关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对这批孩子持续做好后续关心关爱”“要在教育上重点关注这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事实孤儿不孤单”……听证员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对事实孤儿开展救助帮扶的一致意见。


小古城村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法宝的发源地。余杭区检察院从中汲取智慧,在小古城村设立基层联络点,不断深化检察听证这一群众工作方法。


据统计,2023余杭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60余人次参与检察工作,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办案93件次,最大限度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守护民心。


余杭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红丹表示,余杭区检察院深耕法律监督主业,坚定改革创新步伐,以能动履职一体推进重点领域常态化治理,以检察“同行”保障发展“同步”,做好“党委法治助手”。




中国青年报


杭州余杭检察院制发22张随迁子女劝返入学函

2024年1月12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近日,记者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获悉,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余杭区检察院)在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通过诉前磋商形式,推动教育部门对22名辍学人员区分情况作出恢复学籍、制发《劝返入学函》等处理,并对重点年龄段随迁子女开展核查,督促辍学人员返校复学。


初二辍学的小红(化名,14周岁)随父母从外省老家迁居杭州。因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小红未能继续学业。她跟着朋友参加聚会,被同样辍学来杭州的小孟(化名)性侵。余杭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小红遭性侵案后,其因辍学失管致与社会人员聚餐遭性侵引起检察官的高度关注。


本应在校园读书的小红和小孟,辍学后为什么没有被及时发现?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


带着这些问题,检察官对余杭区检察院近三年来办理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辍学随迁子女在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中占比较高。


为准确掌握辖区内随迁子女辍学失管情况,余杭区检察院构建了“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数字模型,通过学籍与基础人口信息比对,利用数字画像发现疑似辍学人员,调查取证确认22人辍学失管。


检察官们经深入调研发现,上述人员长期辍学失管,主要原因在于流入地与流出地存在有关部门双向监管盲区。


如何保障随迁子女与普通市民孩子一样,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余杭区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组织公开听证。此次听证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意见,通过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磋商,建议教育部门建立学籍和居住信息比对核查机制,做好辍学随迁子女劝返复学工作。


随后,余杭区教育部门对辖区内重点年龄段随迁子女开展核查,督促辍学失管人员返校复学,对经多次劝返仍不返校的,通过法律途径对法定代理人进行教育、惩戒。


随迁子女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出现的特殊人群之一,容易出现家庭监护缺失、学校监管缺位、社会关护不力现象。余杭区检察院的相关建议曾被写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其目的就是“让生活在浙江的随迁子女生存、教育环境得到改善和优化,看得见美好未来。”




浙江在线


向网络犯罪“亮剑”!看“全国模范检察院”如何炼成

2024年1月8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日前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余杭区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它是如何摘得全国检察机关最高集体荣誉的?近日,浙江在线记者走进余杭区检察院,探寻“全国模范检察院”炼成记。


2020年8月,一段关于“少妇出轨快递小哥”的聊天记录在网络疯传。在快递驿站取快递的当事人,被指与快递员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原来,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视频后,与朋友何某编造聊天内容发至微信群,经过不断转发事件持续发酵。


余杭因数而强,因数而兴,但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网络诈骗、网络诽谤、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活动逐渐猖獗。2020年的这起案件,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如何向网络犯罪“亮剑”?余杭区检察院有自己的解题方案。


案件发生后,余杭区检察院积极推动自诉转公诉,于同年12月建议公安机关以公诉程序立案侦查。2021年2月,余杭检察依法对郎某、何某以诽谤罪提起公诉,最终两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这是余杭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以公诉程序查处网络诽谤第一案。案件发生前,网络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认定没有先例可循,这个案件首次明确将恶劣的网络暴力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传递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信号。


这一案件是余杭检察立足“互联网产业聚集、新型网络犯罪多发”区情,深耕互联网检察特色品牌的缩影。余杭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鲍键介绍,近年来,余杭区检察院在全省率先设立互联网检察部,五年共办理网络犯罪1831人。


事实上,于余杭区检察院而言,“互联网”不仅是办案重点领域,更是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手段。


李圣洁是余杭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致力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多年履职,小月(化名)是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孩子之一。2021年,14岁的小月辍学后跟随父母迁居杭州,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她没有继续学业。在一次聚会中,小月被同样辍学来杭的小孟(化名)性侵,身心遭受重大打击。


案件折射出的随迁子女辍学失管问题让李圣洁心惊。“小月和小孟辍学后为何没被及时发现?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他们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带着这些问题,李圣洁等人梳理了近三年办理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现辍学随迁子女在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中占比较高,“小月”们的故事还在发生。


基于此,2022年,余杭区检察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场景,通过学籍与基础人口信息碰撞比对、数字画像等技术手段发现疑似辍学的未成年人,调查确认后联合教育部门帮助他们重返校园。截至目前,系统已发现辍学失管、非法用工、违反强制报告制度等线索120余条,督促教育部门对22名辍学人员作出恢复学籍等处理。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场景应用仅是余杭区检察院深化数字检察的冰山一角。鲍键告诉记者,多年来,余杭区检察院出台推进数字检察实施意见,构建数字检察指挥中心,自主研发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搭建“枫桥式检察e站”矛盾纠纷化解掌上平台,打造群众身边的检察院。


从“办一案”到“牵一串”,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检察工作愈发公正、科学、精准。




浙江之声


遇见“全国模范检察院”!

2024年1月10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上,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成为全国38个获得该项荣誉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之一。


这家“全国模范检察院”为何获此殊荣?答案就在一个个案子里。


1月2日,元旦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杭州余杭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圣洁来到听证室,此时,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小英(化名)的母亲早已打开手机等候着。


“你作为小英的监护人,没有及时关注她的上网情况并做好引导,影响到她的认知和行为,你的监护失职行为应予以纠正。”通过“全域检察e站”小程序的视频连线,李圣洁向小英母亲宣读了《督促监护令》,督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小英的母亲也面向检察官,郑重作出承诺。接下来的6个月里,余杭区检察院将委托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当地社工组织等,跨省联动,对小英的母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12岁的小英,是余杭区检察院通过该院“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数字模型发现的一名随迁人员子女,也是一起性侵害案的被害人。案发后,虽然女孩已随母亲返回原籍四川,但小英的状况却让检察官们揪心: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小英被诊断为抑郁症。余杭区检察院通过与小英所在地检察机关、社工组织等签署帮扶个案服务协议的方式,对小英展开为期两年的跨省救助;同时,对案件中反映出的小英母亲监护失职问题,决定予以监督纠正,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监护人提出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明确要求。向小英母亲发出的《督促监护令》,也成为该条例正式实施后,余杭区检察院发出的首份《督促监护令》。


在余杭区检察院,这样的首份、首案,还有很多。处在浙江经济第一区,这里的检察官总会遇到更多的新型犯罪案件。没有先例可循,怎么办?“没有先例,我们就去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余杭区检察院检察长鲍键说。


继2020年“撞库打码”全国首案被最高检评为指导性案例后,面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杭州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余杭区检察院办案中首次将恶劣的网络暴力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激活诽谤罪自诉转公诉的沉睡条款,成功办理以公诉程序查处网络诽谤第一案;针对互联网上儿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该院又办理了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完善……五年来,余杭区检察院有3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12件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除了以办案促进网络空间治理,余杭区检察院还在总结网络犯罪办案实践基础上,推出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审查指引、网络犯罪案件技术语言汇编、网络“暗语黑话”词库等,被全国推广。该院还联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全国首创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新型办案模式,建立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附条件量刑建议机制,引进省级互联网犯罪研究基地等,不断擦亮互联网检察特色品牌,向全省、全国输出“余杭经验”。




浙江法治报


“全国模范检察院”是怎样炼成的

2024年1月9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上,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成为全国38个获得该项荣誉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之一。


说起这个检察院办过的案子,人们一定不会陌生:全国首例“撞库打码”案、杭州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近五年来,这里不仅办出了一批典型案例,还有3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在全国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这家“全国模范检察院”,是怎样炼成的?


“首例”“首案”的背后


1月2日,元旦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余杭区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圣洁来到听证室,此时,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小英(化名)的母亲早已打开手机等候着。


“你作为小英的监护人,没有及时关注她的上网情况并做好引导,影响到她的认知和行为,你的监护失职行为应予以纠正。”通过“全域检察e站”小程序的视频连线,李圣洁向小英母亲宣读了《督促监护令》,督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小英的母亲也面向检察官,郑重作出承诺。接下来的6个月里,余杭区检察院将委托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当地社工组织等,跨省联动,对小英的母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12岁的小英,是余杭区检察院通过该院“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数字模型发现的一名随迁人员子女,也是一起性侵害案的被害人。案发后,虽然女孩已随母亲返回原籍四川,但小英的状况却让检察官们揪心: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小英被诊断为抑郁症。余杭区检察院通过与小英所在地检察机关、社工组织等签署帮扶个案服务协议的方式,对小英展开为期两年的跨省救助;同时,对案件中反映出的小英母亲监护失职问题,决定予以监督纠正,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监护人提出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明确要求。向小英母亲发出的《督促监护令》,也成为该条例正式实施后,余杭区检察院发出的首份《督促监护令》。


在余杭区检察院,这样的首份、首案,还有很多。处在浙江经济第一区,这里的检察官总会遇到更多的新型犯罪案件。没有先例可循,怎么办?“没有先例,我们就去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余杭区检察院检察长鲍键说。


继2020年“撞库打码”全国首案被最高检评为指导性案例后,面对社会高度关注的杭州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余杭区检察院办案中首次将恶劣的网络暴力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激活诽谤罪自诉转公诉的沉睡条款,成功办理以公诉程序查处网络诽谤第一案;针对互联网上儿童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该院又办理了全国首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完善……五年来,余杭区检察院有3件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12件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互联网检察“余杭经验”走向全国


余杭区头部互联网企业集聚,互联网经济发达。针对各种涉互联网犯罪案件,如何实现网络空间“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促进网络综合治理现代化,是摆在余杭区检察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19年,杭州一名不满10岁的女孩用父母的手机号在某短视频APP注册发布了一些生活视频。徐某看到视频后,利用APP私信功能和女孩取得联系,逐步骗取信任后拿到女孩的裸照,甚至想线下见面进一步实施犯罪行为。关键时刻,警方接到报案,女孩转危为安。


余杭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案件办理中发现,该短视频APP存在私自收集儿童个人信息,向有浏览儿童内容喜好用户推送含儿童个人信息的短视频、并允许用户私信儿童的情况。为保护更多孩子的网络安全,该院向涉案短视频APP公司提起公益诉讼,督促立即停止侵害并进行整改,并由此推动互联网企业完善了行业规则。该案作为全国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第一案,被最高检评为指导性案例。


“此案的办理,为民法典和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及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促进互联网行业源头性治理并形成长效机制。”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说。


除了以办案促进网络空间治理,余杭区检察院还在总结网络犯罪办案实践基础上,推出网络犯罪案件证据审查指引、网络犯罪案件技术语言汇编、网络“暗语黑话”词库等,被全国推广。该院还联合杭州互联网法院在全国首创互联网检察公益诉讼新型办案模式,建立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附条件量刑建议机制,引进省级互联网犯罪研究基地等,不断擦亮互联网检察特色品牌,向全省、全国输出“余杭经验”。


2022年,余杭区检察院“云上护‘蔚’”互联网检察文化品牌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2023年,该院互联网检察特色品牌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建设品牌,“互联网检察”成为余杭区检察院最鲜明的特色品牌。


“樟树下议事”有了新篇


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因“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基层民主重要实践而闻名。2022年5月27日,小古城村村口的大樟树下,一场特殊的检察公开听证拉开序幕,5名听证员以及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的20多名干部群众,围绕着“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救助帮扶展开听证和评议。


“建议检察机关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对这批孩子持续做好后续关心关爱”“要重点关注这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事实孤儿事实上不孤单”……听证会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决定对6名事实孤儿开展包括司法救助、心理疏导、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在内的多项帮扶措施。


以小古城村为检察基层联络点,余杭区检察院以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检察实践高地”为目标,不断深化检察听证群众工作方法,扩大检察工作的“朋友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益心为公”志愿者、特约检察员、基层群众代表……过去一年,该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检察工作160余人次,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检察办案活动93件次,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守护民心。


“从两代表一委员,到基层人民群众,我们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参与到检察工作中来,近距离感受公平正义,增强法治的获得感。”鲍键说。




潮新闻


全浙江唯一,全国模范检察院为啥是这一家?

2024年1月8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2023年12月20日,人社部、最高检联合授予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这也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检察院。


为什么是余杭区检察院?这个“全国模范检察院”又是怎样炼成的?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深耕互联网检察,“首例”背后有秘诀


亚残运会开幕式上的智能仿生手、保障医疗急救运力的无人机、物联网智慧照明系统、“浙码护航”码头工作台……这些都出自余杭。


截至2023年10月,余杭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421家。其中,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企业扎堆,逐步构建起余杭数字经济生态圈。如何守护好这片数字经济高地,营造风朗气清的大环境?在余杭区检察院有这样一句标语——人人有互联网检察思维、人人会检察大数据战略,互联网检察已成为特色品牌。


澎湃而来的数字经济浪潮下,新业态不断涌现,不少新型案件类型在办案实践中并无先例可循。


“没有先例,我们就去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鲍键说。


余杭区检察院在全省率先设立互联网检察部,五年来共办理网络犯罪1831人。其中全国首例“撞库打码”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全国首例组织刷单炒信案入选“推动中国互联网法治进程十大事件”。


如今,当用户在某些平台上搜索风险关键词,将被定向推送检察官提醒及普法短视频。这是该院与知名互联网企业联合推进的“绿网计划”,引导存在风险搜索行为的潜在违法人群形成正确法律认识。目前,“反诈”“个人信息保护”界面累计访问量达120万余人次。


依托数字检察,守护未成年人


14岁的小月(化名)辍学后随父母迁居杭州,因父母忙于生计对其无暇顾及,未能继续学业,在一次与社会人员的聚会后遭性侵。


围绕案件暴露的随迁子女辍学失管问题,该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数字场景,通过数据碰撞筛查、抽样核查,发现22名随迁子女辍学失管,众多不特定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


如何保障随迁子女和普通孩子一样,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022年11月,该院对该线索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并于同月20日组织公开听证,围绕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管理的前置条件等认识分歧,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意见,达成共识:持居住证或办理居住登记的随迁子女均应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管理范围。


此外,该院还通过诉前磋商,建议教育部门做好辍学随迁子女劝返复学工作,健全学籍和居住信息比对核查等机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对22名辍学人员区分情况作出恢复学籍、制发《劝返入学函》等处理,并对重点年龄段随迁子女开展核查,督促辍学人员返校复学,对经多次劝返仍不返校的,依法对法定代理人进行教育、惩戒。


以本案为契机,该院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同共管机制,形成控辍保学全链闭环治理工作体系。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承载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李圣洁说。


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1月2日,该院向曾经办理案件中一名监护失职的未成年人母亲,制发了首个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为法律依据的《家庭教育指导令》,从加强日常监管、履行监护责任、提升法治意识等方面要求其依法落实监护人相关义务,尤其是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樟树下议事,打造家门口的检察院


2022年5月27日,一场特殊的检察公开听证在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举行。5名听证员,以及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门的20多名干部群众围坐在村口樟树下,展开听证和评议。


“建议检察机关要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对这批孩子要持续做好后续关心关爱。”


“要在教育上重点关注这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事实孤儿事实上不孤单。”


会上,听证员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对事实孤儿开展救助帮扶的一致意见,决定对其开展包括司法救助、心理疏导、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在内的多项帮扶措施。


为什么在小古城村举行公开听证呢?小古城村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基层民主协商法宝的重要实践地,这也让来源更为广泛的群众代表参与到检察工作中来。


在古桥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该院召开古桥文物保护公开听证会,除主会场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文物保护和建筑结构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基层群众代表等7人担任听证员以外,还通过“全域检察e站”小程序连线设置的良渚、径山等分会场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特邀检察官助理以及当地村民委员会委员等20余人参与,各方围绕古桥保护发表意见、阐述观点,凝聚更大共识。


今年以来,该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检察工作160余人次,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监督检察办案活动93件次,最大限度地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守护民心。


目前,余杭区检察院已通过“全域检察e站”启用了网上接访、远程调处、公开听证、圆桌会议等功能办理了刑事、民事、公益诉讼等多个类型的案件,服务对象涵盖涉案人员、普通群众及军属、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现镇街、村社全覆盖,真正把检察履职延伸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


其中,该院在杭州率先搭建“枫桥式检察e站”矛盾纠纷化解“掌上”平台,打造线下实体化运行与线上一站式服务的检察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矩阵。




每日商报


余杭区检察院 制发《督促监护令》

2024年1月3日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近日,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次“双先”表彰大会召开,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院”称号。余杭区检察院如何能脱颖而出,摘得全国检察机关最高集体荣誉?昨日,记者走进该检察院,了解他们获得荣誉背后的故事。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1月1日已经正式施行,今天,我们就以此法律为依据,向一起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存在监护失职的家长制发了首个《督促监护令》,督促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并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该院检察官李圣洁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2月,余杭区检察院通过“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数字模型,发现了一起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案发后,被害人小英(化名)已返回原籍四川,与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经济困难,成长环境不佳,各种不幸的遭遇导致小英心理状况恶化,并被确诊为抑郁症。


为了帮助小英顺利度过危机,余杭区检察院多次与小英居住地检察机关沟通对接,并积极为小英寻找当地合适的社工组织。同年7月,余杭区检察院决定对小英开展国家司法救助,计划为她提供包括紧急生活支持、心理疗愈在内的综合帮扶措施。同时,探索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账户发放救助资金,保证专款专用。


为了解决异地签约不便的问题,余杭区检察院还与其居住地检察院、社工组织、当事人家属事先沟通,使用了“枫桥式检察e站”在线签订四方帮扶协议,根据协议,余杭区检察院将委托当地社工组织对小英开展长达2年的综合帮扶。


不过,余杭区检察院的工作并未到此结束,昨日,该院向小英母亲制发了《督促监护令》,从日常监管、监护责任、法治意识等多个方面要求小英母亲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尤其是对孩子的网络行为加以引导、教育、监督。


该案是余杭区检察院履职尽责、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缩影。据悉,余杭区检察院正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品牌引领”模式,努力打响“浙里花开·YU见”未检品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此外,近年来,该院聚焦“高质效办案”,持续打造优质检察案例,成功办理以公诉程序查处网络诽谤第一案——“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首次明确将恶劣的网络暴力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激活诽谤罪自诉转公诉的沉睡条款;成功办理公共卫生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全国首案;成功办理“撞库打码”全国首案等等。


编辑 | 何驭斐 潘静

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杭州检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